参加试药,这是你必须要过的一关
在参加了试药之后,经常有病友问这样的问题:签完知情同意书是不是就代表正式参加临床试验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还需要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筛查期,这也是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的第一个关卡,它的设立对受试者来说意义非常。
如果把参加一项临床试验比喻成一个求职过程,那么“筛查期”就可以等同于“试用期”。只有过了这个“试用期”,才代表你能进入临床试验。
那为什么要给受试者设立这样一个“门槛儿”,而不是让他们尽快用药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
01
每种药都有自己的疗效特点
就拿治疗肿瘤的靶向药来说吧,这类药物一定要作用到某个靶点才能有效但是这些靶点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所以,一定要在用药前筛选一下看是否存在这个靶点。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你没有这个药物的靶点,那就不能用这个药,即便用了之后,你可能会面临药物无效而且要忍受不良反应的结局。
02
每种药都有自己的毒性特点
比如有的药对心脏不好,有的对肝脏或肾脏不好,那么对有这些器官疾病的人用药就要特别小心,以免用药之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
简单来说,筛查期的意义就是保证药物疗效和患者的安全性,让临床试验能够更科学地开展,与早点吃药相比,这对于受试者来说更重要!
筛查前必须知道的2件事
有些临床试验项目筛查期较长
和“试用期会因公司和岗位不同而长短各异”一个道理,筛查期也会因试验药物的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筛查期较长,因为患者需要做的检查较多且大多需要进行肿瘤组织/血液的基因检测,有的还需要等待近期服用的其它药物在体内完全消除代谢掉。
另外,还有一些试验项目出于方案的需要会制定两个筛选期。如在抗失眠的药物中,第一个筛选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受试者是否符合入选标准,但是为了排除安慰剂效应,在经过一个安慰剂的治疗期后对病人再进行一次筛选,以排除安慰剂的效应,
02
做好筛查失败的心理准备
既然是筛选,当然就会有“入选”和“排除”两个结果!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你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试验方案要求,那就代表你入选了。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受试者因某项条件或指标不符合临床试验方案要求,那就意味没有顺利通过筛查期,这在临床上称为“筛查失败”
拿到这个结果时,很多患者会非常失望,其实查失败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只能说明受试者不适合该项试验。
要知道,目前国内外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非常庞大,只要和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平时多关注一些专业的招募平台,一定会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文章目录
关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