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推荐我参加临床试验,因为临床试验真的可以给患者带来希望!

1747年5月20日,苏格兰海军军医James Lind进行了著名的坏血病临床试验,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历经数百年,不断努力为患者探索出更多的治疗选择,给生命带来无限可能。

临床试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评估新的医疗策略、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通过严密的科学设计,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也是药品走出实验室、造福人类前必须通过的最后关口。没有临床试验,临床医学将不会再有进步,也不会再有新的标准产生。

依然有患者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参加临床试验=去当小白鼠,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带来一些额外的风险,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最新的伦理审查办法,已将受试者称为研究参与者,充分表达了对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尊重,且强调参与试验为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受试。

 

每一个能够应用到人身上的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之前,都需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试验,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它不仅要求药物的生产者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同时更注重对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安全和利益的保护。 

从实际角度讲,参加临床试验可以得到:

1.可能获得比目前标准治疗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将有可能成为新方案的第一批获益者。

2.减轻经济负担,大多数临床试验不仅提供免费的研究药物,还提供部分临床相关检查费用、交通营养补助以及特殊采血点补助。

3.可以得到研究医生的关注。研究医生一般都是该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研究期间,受试者可以省去排队挂号、排队看专家的过程,全程都会有研究助理陪同,在检查、治疗和随访方面都会得到更好的照料和关注。

根据 NCCN 指南(美国癌症综合网络)推荐,恶性肿瘤患者还是要尽可能参与临床试验,因为最好的疗法往往在临床试验中。

虽然不能保障每位患者都从中获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人类攻克疾病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临床试验。而事实上,临床试验也是奇迹诞生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下5位参加临床试验患者的真实故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不必把临床试验想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临床试验的出现必然有其理由
“偶遇临床试验,带着好奇和质疑。接触临床试验的契机是一次就医,当时想彻底解决红斑这个问题,便再次来到医院就诊。郑医生和曹医生(也是我后来参加临床试验的两位主治医生)根据我的治疗情况和病情,给我推荐了一项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

 

62岁黄大爷,2型糖尿病,已患病10年:

"刚听说临床试验时,我是不太相信的,

心中有好多疑问与顾虑”

关于临床试验,黄先生最后想说,我觉得医务工作者本质上都是为了我们病人好。现在疫情爆发的大环境下,临床试验的医务工作者仍能坚守在自己岗位上,这种奉献精神很值得让人尊敬。

此外,现在科技在发展,治疗成本在下降,治疗方法也在多元化。所以,对于慢性病,要坚持长期治疗!

 

66岁得了肺腺癌的吴女士:

在人生最绝望无助的时候,了解到,

有一个符合自己病情的临床试验项目

什么是临床试验?当时吴女士一头雾水,她说,在参加临床试验前,她对临床试验的了解,可能和大部分人是一样,觉得临床试验就是为了测试一些药物能否上市,让真人来做试验,就类似于当“小白鼠”。

虽然,当时对临床试验还不是很了解,但是病情不等人,吴女士还是联系了项目工作人员。”

 

41岁的“资深”哮喘患者周先生:

在医生的建议下坚持适量锻炼,

已经爬楼梯都不带喘了。

“因为我从小到大用的药物、尝试的方法都太多了。不管是进口的药、国产的药、中医,还有一些什么针灸的,我也都试过。当时只想着是尝试一种没用过的新药。很顺其自然的,就筛选入组了这个临床试验。”

 

62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刘女士:

自己的关节是气象台,可预知天气变化

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样一个医学发展好时代

“在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在腿和肩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了,膝关节可以弯曲了,差不多可以正常行走了。”之后,刘女士第一次去医院复查,之前有些不正常的化验指标也基本达标。

“看到检查结果,我长舒一口气,信心大增,眼前似晴空万里,最初的尝试还是值得的,临床试验帮我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既然临床试验可能取得“奇迹”,那为什么临床试验还要设置入排标准,不让所有人都参加呢?

其实,制定“入选/排除标准”的目的不是用来拒绝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相反,是确保患者参加适合自己病情的临床试验,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

进入临床试验前,研究者会审核患者的疾病类型、疾病分期、基因状态、既往治疗过程以及合并疾病等情况,为患者健康安全把好关。临床试验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的权益。

→点击查看及报名试药项目←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目录
关闭
目 录